2014有巢氏房屋中國消費小康指數:82.0

  年入4當鋪-6萬者最多 中國人掙的錢都吃了?
  收入在最大程度上影響到國人的消費結構和水平,2013年全年,年收入在4萬元至6萬元之間婚禮顧問費用的人最多,五成人的月收入有所增加,日常飲食成為中國人的最大開銷,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消費者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中國經濟正經歷一個消費崛起的時代,從生產型經濟向消費型經濟的轉型值得期待
  文|《買屋小康》雜誌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鄂璠
  影響消製冰機租賃費的“大管家”:收入水平
  “又到年底了,又快過春節了,我真是既心疼又頭疼。”在雲南大理從事旅游工作的鄒凱說,他心疼的原因是,手機軟件“記賬本”上顯示的年度花銷又超出了他的預期範疇,而即將到來的春節,又是下一個年度的“第一筆大支出”,不僅回家過年的購物計劃讓他想起來就頭疼,更頭疼的是還要考慮如何應付父母親戚們的輪番“逼婚”。
  在鄒凱看來,結婚意味著更多的消費,而過多的消費會讓他有不安全感,他覺得只有把掙來的錢交給銀行保管,存起來,才最保險。
  因此,鄒凱給自己制定了比較嚴格的“掙錢攻略”——只要是和旅游相關的活,能掙錢,不犯法,就“接活”,哪怕累點也無所謂;他還有自己的一套“消費守則”——只給自己買必須要用的東西,對自己能省就省,對家人尤其是父母要好,孝敬的錢不能省,交朋友的錢要有選擇,值得的“人情消費”咬牙跺腳也要出,至於戀愛消費,還是等到30歲以後再考慮吧。
  鄒凱把這稱之為自己的“攻守法寶”,有了這套法寶後,每年年底一“算賬”,收支盡在鄒凱的掌中。儘管近幾年因為工作上要“交朋友”的需要,消費支出總超出想象,但好在超出的額度並不過分:自由支配的消費支出占收入的比例能夠大體保持在10%~30%。
  向《小康》記者講述了自己的消費故事後,鄒凱好奇地問記者,是不是自己太摳門了。其實,並不能說鄒凱的消費支出少就是摳門,“2014中國消費小康指數”調查顯示,雖然有2.3%的人“月光”,3.9%的人消費支出占收入比例達到了90%以上,還有26.2%的人消費支出占收入比例在50%~90%之間;但是像鄒凱一樣,自由支配的消費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大約為10%~30%的人占比達到了三成,為30.2%,僅比自由支配的消費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大約為30%~50%的人低了3.3個百分點;還有4%的人比鄒凱們還要節儉,消費支出尚不到收入的10%。
  對中國人而言,是什麼影響了他們的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2014中國消費小康指數”調查發現,最大的因素是收入,在參加調查的受訪人群中,六成人表示收入會影響到自己的消費結構和水平。另外,社會保障、家庭、工作等也都會對國人的消費產生影響。
  而相對比較節儉的鄒凱也表示,自己有些“摳門”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收入水平太低了”。
  五成人月收入有所增加
  2013年年底,《小康》雜誌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並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2014中國消費小康指數”調查,本次調查採用了基於實名制的OopsQ智能網絡調研平臺,為保證樣本的代表性,此次調查樣本框的確定兼顧性別、年齡段、受教育程度、職業等分佈,調查置信度水平在95%以上,可將估計誤差控制在3.2%。經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加權處理,並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監測統計數據和大量社會信息,得出本年度“中國消費小康指數”為82.0,比上年提高1.1。
  “中國消費小康指數”從民眾消費觀念狀況、民眾對消費小康滿意度、消費環境狀況、消費政策和消費結構等五個方面來進行測量,這五個方面的指數分別為74.4、81.1、76.3、91.5和82.1分,比上年分別增加1.9、0.9、1.2、0.1和2.0分。
  “2014中國消費小康指數”還對中國人的總體收入情況進行了調查,“2013年全年,您的年收入有多少?”結果顯示,年入4萬元-6萬元(含6萬)者最多,占比為20.3%;其次是年入2萬元-4萬元(含4萬)者,占比17.0%;再次是年入6萬元-8萬元(含8萬)者,占比14.8%;年入8萬元-10萬元(含10萬)以及年入10萬元-12萬元(含12萬)的受訪者占比也都達到了一成,分別為12.8%和10.4%。其餘收入段的受訪者占比則都比較少。
  相對於2013年初,過半受訪者(56.5%)的月收入有所增加,其中6.7%的人收入有了大幅提高,當然絕大多數人(49.8%)的收入還只是略有增加,9.6%的人月收入有了不同幅度的減少,其餘34%的人月收入則沒有變化,仍然保持了和2013年年初同樣的水平。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3年初,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執行。
  收入分配改革雖然提速了,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指出,收入分配改革政策出台之後,在消費方面並沒有立竿見影得到體現。“目前看來,收入對消費增長的拉動變化還並不太明顯,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趙萍進一步解釋說,“一是對於人們直接收入的增長,特別是工薪收入的增長,作用並沒有顯現出來。因為2013年以來,我們國家尤其是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是低於GDP增長速度的,並沒有實現兩個同步,所以直接收入的增長表現不太明顯,因此對消費的作用效果不明顯。二是在社會保障體制、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方面,動作是比較大的,但是因為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更多是消費制度環境方面的一些舉措,它更多屬於長效機制方面的內容,因此在短期內對於消費增長的表現作用並不會太過明顯。”
  2013年12月15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在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表示,為充分發掘消費潛力,2014年要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改善消費環境。為此,發展改革委將協調推進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相關實施細則的出台,努力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收入。
  多年來堅持社會分層和消費社會學研究的北京工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趙衛華告訴《小康》記者,中高收入人群比例在我國相對太小了,貧富差距太大,農民、農民工這兩個群體的收入還很低,比例卻很大。社會中占人口大多數的群體消費能力不足、消費實力上不去,我國從宏觀上啟動消費就很困難。在趙衛華看來,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政府首先要做的是規範現有的收入分配,把高收入群體的收入規範化、透明化,而不是單純地漲工資,因為大部分非公就業人員並不能從直接的漲工資政策中受益。其次是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而且,縮小收入差距,不僅僅是收入分配政策,更重要的是發展的問題。“收入分配改革有賴於發展,如果沒有發展,很難推進平衡。還是要在發展中推進收入分配的公平化,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縮小貧富差距。”
  那麼在公眾看來,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最需要做的是什麼呢?《小康》調查顯示,公眾將“加快壟斷行業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排在了首位,其次是“遏制權力腐敗,打擊灰色收入”,再次是“規範分配秩序”。
  不過,對於未來的收入增長情況,中國公眾普遍充滿了信心,67.2%的人堅信在2014年,自己的收入會增加;27.1%的人認為自己的收入會和2013年保持著同等水平;只有5.8%的人對自己來年的收入“不樂觀”。
  日常飲食:消費的“集中營”
  在鄒凱的消費“攻守法寶”中,他說最難省下的一大筆錢都花在飲食消費上了,“再怎麼省,也要保證一天三餐,還要保證飲食衛生和安全,所以對這部分錢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況且,在人情消費中,很大一部分也都要花在吃上。”
  大部分月收入都被“吃”掉了的感覺,不僅僅鄒凱有,在參與“2014中國消費小康指數”調查的受訪者中,多達七成人表示,自己每個月收入的最大開銷都用在了日常飲食上。
  “每月飲食開銷最大還是小事情,關鍵是,食品價格總是在上漲,現在去趟菜市場,都要拿上100元錢,買點水果十幾塊錢就沒了,飲食開銷不僅僅成了消費的‘集中營’,還越來越逼近於‘無底洞’了。”生活在北京的馬玲無奈地說。
  其實,在一年前的“2013中國消費小康指數”調查時,就有多達六成人稱,收入大多花在了日常飲食上,而2013年以來,不僅僅是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食品價格在上漲,在成都、蘭州、銀川、柳州等二三線城市,不少市民也都感到了食品價格上漲的壓力。在物價上漲面前,78.5%的人表示,自己的消費計劃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除了日常飲食之外,國人在2013年的收入還都流向了哪些領域?《小康》調查發現,購買基本生活用品是國人收入的第二大用途,儲蓄是國人收入的第三大用途,緊隨其後的是服裝服飾、子女的養育教育、社交應酬、住房、文化娛樂休閑消費等等。
  與國人在2012年的花銷相比,2013年公眾用於儲蓄的錢更多了,花在社交應酬方面的錢更多了,在文化娛樂休閑消費方面的開銷也更大了。
  一線城市市民更重品牌

  九成人有網絡購物習慣
  物價上漲,收入被“吞”,在既要消費又要攢錢的雙重壓力下,你會關註打折或促銷信息嗎?面對這個問題,只有4.1%的人回答“不會”,還有三成人對此保持中立態度,冷靜地表示“要看具體情況”,另外六成人則表示“會”。
  價格,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每個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在影響國人購買行為的因素中,價格因素高居榜首,75.7%的人表示此因素會影響自己的購買行為;質量因素位居第二,70.3%的人在消費時會受此因素影響;功能因素排名第三,接下來依次是品牌、服務、款式、個人喜好、購物環境、產地等。
  《小康》聯合觸動傳媒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大一線城市的38000輛出租車上的調查結果發現,一線城市的消費者更看重品牌,在參與調查的95499名乘客中,共有18295人表示自己的購買行為會受到品牌因素影響,品牌在影響一線城市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因素中排名第三,排在前兩位的因素仍然是價格和質量。
  在平時的消費中,大部分國人在購買單件價格約1000元以上的商品時,就會提前準備或和家裡人商量;在日常購物中,45.3%的人使用現金的頻率最高,41.6%的人使用信用卡的頻率最高,13.1%的人使用現金和信用卡的頻率基本相當;在消費習慣上,高達95.3%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有網絡購物的習慣。
  在有網購習慣的受訪者中,大部分人認為電商大戰能給消費者帶來實際利益。趙衛華也認為,電商大戰給消費者帶來的實際利益還是比較大的,2013年“雙十一”的時候,正好家裡的抽油煙機壞了,於是她就在網上“搶購”了一臺,比平時購買便宜了將近兩百元錢。在趙衛華看來,網絡消費的力量非常強大,對消費轉型的推動力也非常大,原來的購物受制於地理空間,而網絡購物不存在這些問題,尤其是有些品牌,在二線、三線、四線城市的普及,就是通過網絡購物實現的,“所以網絡對於推進整個社會的消費一體化會帶來很大的影響。”趙衛華感慨道,“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的發展太快了,技術進步對人們生活和消費的改變讓人無法想象。尤其是4G、物聯網的出現,讓更多人的消費門檻變低了,這對推動下一步中國的消費升級或者從生產型經濟向消費型經濟轉型,是一個很大的力量。”
  在幾家著名的網絡消費平臺中,這些習慣於網購的消費者們對誰的印象最好呢?《小康》調查顯示,排在首位的是天貓,其次是淘寶,再次是京東。
  當然,網絡購物也有讓消費者擔憂的一面,對於交易安全問題,42.4%的受訪者表示會“偶爾有點擔心”,36.1%的受訪者表示會“比較擔心”,9.3%的受訪者表示會“非常擔心”;在網購時,四成人遇到過“實際貨物與效果圖或描述嚴重不符”的問題,遇到過“商品質量沒有保證”、“物品在快遞、物流過程中有損壞”、“退換貨物時商家態度消極、交涉時間長”等問題的消費者也很多;這些有網購習慣的消費者一致認為,在網上購買東西,最沒有保障的五大類商品就是:珠寶飾品/手錶眼鏡、醫葯保健、化妝品、手機數碼和食品。
  中國經濟將迎來消費崛起?
  關於消費,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指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必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這樣的表述強調了消費者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再有就是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動,還有平等交換。”趙萍分析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這樣的提法是從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這樣的角度來看消費問題,“消費本身是需求層面的東西,消費發展的好壞除了與需求相關的因素有關係外,也和供給層面有直接關係。尤其在現代社會,消費受供給的影響不是特別明顯,因為已經形成了買方市場的格局,但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商品消費也面臨著供需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所以從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角度來說,至少它是從供給方面來強調如何從供給的數量、結構及便利性方面來保障消費者能夠買到價格合適的商品。”
  十八屆三中全會還強調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趙萍解釋稱,“其實市場經濟就是一個消費者的主權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者為什麼會被稱為‘上帝’?這是因為消費者的消費意願、消費傾向直接決定著整個市場的走勢。因此十八屆三中全會特別強調了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其實就是想從消費者的角度來明確市場經濟當中的消費者在市場中的地位。如果能夠保證消費者在市場中的這種至高無上的地位,也就能夠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就是說消費者主權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重要前提,也是必要的條件。”
  還有觀點認為,最近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很可能是中國期盼已久的從生產型經濟向消費型經濟轉型的重要臨界點,中國經濟也將迎來消費崛起。
  對於這樣的觀點,趙萍並不完全贊同,在她看來,中國經濟不是正迎來消費崛起,而是正在崛起,只不過在崛起的過程當中可能會有一些波折。趙萍註意到,雖然2013年中國消費貢獻率是低於投資貢獻率的,但國家並沒有像往年一樣出台直接刺激消費的短期政策,而是在制度安排上動作比較多,例如“寬帶中國”戰略和“4G網絡”時代的開啟,以及加強社會保障、遏制三公消費、提倡節約、反對浪費等等政策,都是在從消費的制度、環境方面來打造更有利於消費增長的制度環境。“這些制度、環境的保障,對於消費增長來說會產生一個長期的效應,等這個長效機制形成之後,消費增長的外部環境就會比以前更好,消費的地位也會進一步提升。”
  趙衛華特別提到了中央對於“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倡導,在她看來,這個政策雖然不是直接的收入分配改革,但是能夠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能夠對改革起到很有利的正向推動作用。
  趙衛華說,從長期趨勢來看,她比較贊同“中國經濟將迎來消費崛起”的觀點,但是要真正崛起,有些政策以及消費環境還需要大力改善。“關鍵是我們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還不太協調。”不過,對於中國期盼已久的從生產型經濟向消費型經濟的轉型,趙衛華仍然很期待,“最重要的一點是國家在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就是發展實體經濟,向中小企業傾斜,消除企業的不平等。而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的發展對擴大就業、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推進收入分配公平化都會帶來很大影響。此外,提高社保覆蓋率、提高保障水平等民生政策,對於推動中低收入階層群體的消費升級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了推進城鎮化的6項主要任務。“這次是公開召開的第一次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認為,“而城鎮化將是新一屆政府拉動內需的重要方式。”在葉青看來,內需應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力量,而且拉動內需的主要空間在中西部。葉青建議,拉動內需、擴大消費,一是要把更多的錢給中低收入者,縮小貧富差距,幫助中低收入者提高消費能力;二是要適當調整對消費的限制措施,例如限制購房、購車的政策要適時調整。
  “要讓每個中國人都享有基本的消費權,對於像住在地下井十多年、二十年那樣的消費能力不夠的人,政府有責任去幫助他們。”葉青呼籲道,“我們‘要消費,但不要浪費’做到這點,就夠了。但不光是每個家庭要做到這一點,各個機關單位、社會團體,也都要做到這一點。”
  (感謝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呂慶喆提供的支持。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研究員王知凡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SN0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m74umqh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