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欒姍
  11月24日6時30分,天剛矇矇亮,鄭州市金水區黃家庵村的“愛心粥屋”里,已經是人頭攢動。環衛工人朱成德像往常一樣,到窗口盛了一碗熱乎乎的粥,點了一份菜和一個饅頭,坐在桌子前吃完就去上班了。
  這家“愛心粥屋”是12名志願者湊了7000多元開辦的,免費給環衛工、流浪者、留守老人和兒童提供早餐。
  每天吸引食客200多名
  “你找‘愛心粥屋’?順著這條街走,第一個路口左轉就是,每天都有好多人去那兒吃飯。”清晨,記者來到位於經三路上的黃
  家庵村,村民們說起這家粥屋都面帶自豪的神情。還沒有走到“愛心粥屋”門前,就看見門口依次排開的十幾張桌子前,坐滿了身著工作服的環衛工人,還有一些老人。
  “愛心粥屋”門前的紅色告示牌上,清晰地寫著:凡來就餐人員,一律免費。每天供應時間是早6時30分至7時30分,供應品種有饅頭、粥、涼熱菜。其中,粥是用大米、小米、綠豆、玉米糝兒、麥仁熬成的,涼熱菜有豆腐、黃瓜、豆角、茄子、土豆、綠豆芽、鹹菜等,按季節調配。
  “愛心粥屋”的創辦人叫蔣愛榮,是一名62歲的志願者。他說:“粥屋已經開門營業14天了,每天都有200餘名食客前來就餐。來吃飯的以環衛工為主,還有一些流浪者、留守老人和兒童。”
  凌晨4時起床做飯
  做好一碗粥不容易!凌晨4時,志願者們就起床了,並從城市的各個角落向黃家庵村趕去;凌晨5時,趕到早餐店,開始熬粥、洗菜、炒菜、蒸饅頭;清晨6時30分,開始招呼食客吃飯;清晨7時30分,“愛心粥屋”結束營業,志願者們將剩下的飯菜吃完或打包,就各自騎上電動車離開了。
  這12名志願者是中國志願者協會河南籍會員,有工人、學生、司機等。“有人問我圖啥呢?我想,受助者一句謝謝、一個感激的眼神就夠了。”志願者黃秋軍說。“這就是我們環衛工人的食堂,大家聚在一起吃吃飯、說說話,去大飯店吃飯也沒在這兒開心。”環衛工劉海亮說。
  蔣愛榮說,開辦粥屋,得到了很多社會熱心人士的支持。志願者在黃家庵租房時,房東聽說是開免費粥屋,主動降了50元房租,還贈送了雨篷。除了志願者,一些熱心人也常常過來幫忙,他們悄悄進屋洗碗,然後安靜地離開。收拾碗筷的時候,志願者常常會發現碗下放了幾百元錢,連捐贈者的名字都不知道。
  愛心不斷傳遞正能量
  自掏腰包給農民工免費送水的李老發;“全城吃面”幫助骨癌患者李剛湊醫葯費;向農民工、留守老人、流浪者義務收發衣服的孫德坤;通過微博、微信聚集族群,幫助他人實現夢想的“炯炯族”,越來越多的鄭州市民開始熱衷公益活動,肩負起傳遞社會正
  能量的責任。
  這種傳遞還來自於媒體。網友@冬日暖陽說,無論是翻報紙、看電視,還是刷微博、發微信,發現媒體越來越熱衷報道公益事件,呼籲大家加入到傳遞社會正能量的陣營中,深切感受到這個城市暖暖的人情味。
  “隨手做公益”正成為市民生活中的常態。據一項調查顯示,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選擇做公益服務的市民已占到20%,與社交、宅家、旅游、美食比例相同。
  鄭州慈善總會會長武國瑞說,人們喜歡看接力賽,不是因為選手跑得快,而是那一棒接一棒傳遞出的力量。“社會同樣需要這種力量,我們希望越來越多的個人和團體加入到這場公益接力賽中,傳遞正能量,希望接力賽永不結束。”③5  (原標題:一碗熱粥暖綠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m74umqh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